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心理咨询 » 儿童心理 » 儿童孤独症离我们还远吗?
儿童孤独症离我们还远吗?
      现在我们周围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错,显示智商颇高,但情商可能偏低。不仅交往能力不足,而且不会妥善处事。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可能是长久关闭在与爸妈的小天地里,没有同小朋友玩耍的环境,更难交得知心朋友而导致的性格变异。作为家长你能随时发现孩子在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吗?孤独症离我们还远吗?

    ●孤独症你了解多少?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与重复为特征,多数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和受损,男孩发病显著高于女孩。

    孤独症的行为表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且随着发育,不同年龄也有不同表现。孤独症与儿童期精神疾病(多动症、精神分裂症等)以及发育障碍(如智力低下等)不仅症状表现有差异,本质上也有不同。孤独症现已确定为广泛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型。

    ●自闭症(孤独症)真相点滴

    ①目前的确仍未有可根治自闭症的途径,但有不同的疗法可减轻其症状的严重性。

    ②父母教育水平的高低与自闭症的成因无关,事实上,自闭症儿童有来自社会各阶层。

    ③不正确的管教方式或单调、狭窄的社交环境不会引致自闭症的产生。

    ④自闭症儿童并非天才,反之,大多数都是智能发展迟缓的。

    ⑤自闭症儿童的外表正常,有些甚至很精灵,容易使人误会他们的潜质优厚。

    ●预防儿童自闭症的发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①别把孩子过分封闭于一味学习的小圈内

    城市居住的现代化使许多人搬进了高楼,而一户一门的高楼容易给孩子造成封闭的环境,因此,应允许或鼓励孩子从高楼走下来到庭院中,与邻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谊。

    ②注重情商培育

    情商即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孩子仅仅学习成绩优良是不够的,还须懂得接受别人并让人接受自己,这也是爱的基本涵义。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要教导孩子形成好的性情和情感。

    ③尽量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包括邻居小朋友相邀的游戏、做作业;包括学校、班级统一组织的文体活动;包括祝贺同学生日、欢送老师等等。从集体活动中培育孩子的性格,从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智慧与温暖。

    ④为孩子的交友创造条件

    不仅应允许孩子走下高楼、走出家门,也应允许还把小朋友请进家门。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机会,教给它们交朋友的艺术、方法和技巧。

    ⑤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包办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让孩子碰碰钉子,尝尝苦头。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力。

    ●孤独症儿童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

    a) 社交障碍

    此为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在婴儿期,患儿常一人独处,既不愿看别人,也不对母亲和亲人表示依恋,同时,对陌生人的爱抚却表现得无所谓,不会拒绝与不安。不爱哭也不爱笑,此时还常被误认为是一个“乖”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其孤独的症状也就愈加明显,对亲人不亲,如父母回家不表示欢迎,父母离去也不啼哭。对陌生人不陌生,可随随便便地让陌生人领走。不参加任何群体活动,常常孤独一人,也不会玩扮演游戏,甚至不会玩布娃娃、“开汽车”等游戏。有时父母与他讲话,他似听非听,毫无反应,好象聋子一样,也不愿用眼睛去凝视别人,与人发生眼与眼的交流。这类社会交往问题在3岁以后就明显了。

    b) 语言发育障碍

    为重要症状,其语言是一种全面的质的损害,表现为少语,不会与人交谈,社交语言甚少或无,常常出现代词错用,重复刻板或模仿语言,语言音调单调平板,或出现“自我中心语言”——表现为自语、自顾自地尖叫,有时姿势语言、手势语言也受损。

    c) 刻板行为

    患儿对环境要求一成不变,如住房里的家具、桌面上的物品、吃饭 、排便等均按一定格式,不能稍做更改,否则烦躁不安、吵闹、拒绝。常有一些刻板动作,如不停地转圈、蹦跳、搓手、撞头等。有时对某些物件有痴迷的依恋,如喜欢玩旋转轮子。有个患儿整天抱着一部玩具汽车,用手去拨动使轮子旋转,一玩就几个小时,而不愿意放弃。有的喜欢光滑的丝织品衣物、围巾或袜子等。

    ●有关自闭症的研究结论

    ①发病率

    从较严谨的定义来估计,每一万名人口中有二至四名人士患有自闭症;若从较广泛的定义来说,发病率可高达一万份之二十,而香港现时采用的比率是每一万人中有八名人士患有自闭症。

    ②性别分布

    男性患有自闭症的机会较女性为高,男女比率约是四比一;但女性患者的症状通常较为严重。

    ③社会因素

    以前曾有人认为自闭症多源自中上层家庭,或因父母对子女的疏忽甚至是敌视而引致,但研究显示自闭症的出现跟家庭的背景和父母的态度无关。

    ●如何治疗自闭症

    目前尚无十分系统的方法。多数专家主张解铃还需系铃人,用心理调适治疗心理障碍自闭症通常十分有效。比如带孩子回访四合院,看望以前的小朋友;多让他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带他去逛逛公园、看看动物,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就会使他渐渐从自闭症中解脱出来。国外也有专家发现,温柔而有趣的动物对治疗自闭症非常有效。例如墨西哥开设的高智能动物海豚治疗儿童自闭症的康复中心等。

    在墨西哥南部德尔费那里奥的一家康复中心的游泳池里,一头身躯庞大的海豚缓缓地游向一名叫雷易斯的7岁小孩。患有自闭症的雷易斯被它吓得哭了起来,然而当海豚轻柔地在雷易斯的脸上蹭来蹭去,并发出吱吱的海豚独有的叫声时,雷易斯破涕为笑,并敢同海豚玩耍了。

    这家康复中心在25年前就开始用海豚疗法帮助治疗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现在那里有3头海豚,他们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对患病儿童进行“耐心、温柔”的治疗,并且疗效显著。7岁的雷易斯一直不会说话,在同海豚戏耍时他发出了平生第一个词。

    这家康复中心的主任米萨埃尔·基罗斯博士说:“海豚疗法效果出奇的好,90%的儿童在经过短短的几次治疗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减轻。”一位名叫马里奥·阿尔贝托的2岁男孩是一名典型的自闭症儿童:他整日目光呆滞,不声不响,对外界的事物没有一点反应,而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母亲带他来到康复中心后,情况大大改变了。经过几次同海豚的“交流”,阿尔贝托变了,他对外界有认识了,也能关注别人的活动,甚至他还变得有点调皮了。看到这一切,他母亲十分欣喜。虽然几次治疗要花430美元并不便宜,但孩子的母亲认为还是值得的。

    美国神经病理学家大卫·纳泽森说:“许多患有先天缺陷和自闭症的儿童在经过海豚治疗后进步神速。但是我们仍不清楚海豚疗法的机理。”许多心理学家也对海豚疗法的显著疗效不能提出科学的解释。根据纳泽森的猜测,海豚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智能的动物,能和儿童进行心灵沟通,并且它那和蔼可亲的外表和善意的举动也颇为儿童所喜爱,它那温柔而敏感的动作能刺激儿童对外界的反应。所以在对儿童治疗中,海豚比那些心理治疗师们更有用。美国佛罗里达海豚研究中心的主任米尔顿·森蒂尼在1958年就开始了对海豚治疗的研究。他认为,海豚发出的独特的高频率的声音在治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那能使儿童有一种放松感。

    不管大人们怎么看,孩子们对海豚却情有独钟。12岁的阿尔多·昆塔娜的话很有代表性:“我喜欢海豚,因为它非常有趣。”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我们知道,自闭症儿童不会像正常儿童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参与活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专家也曾提出:“让孩子得到情绪上的成长,满足他某些发展上的需要,并获得自我结构上更统整的层次和情感控制的统整。”而我认为:游戏教学在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并得到情绪上的成长就起着独特的作用。

    ①游戏可稳定小朋友的情绪

    游戏是小朋友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小朋友学习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有部分自闭症儿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有焦虑、恐惧等情绪,很难较好的参与学习活动,我们根据各个小朋友特点,安排了一些让孩子容易做到,并且能够尽心地去玩的游戏,使他们有成就感,这样,他们才愿意去做。我们通过逐步引导,并且营造愉快的气氛,排除焦虑、恐惧,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从而抑制了不良情绪的产生,还能使已有的不良情绪向好的情绪转化。如:小卢是个十分抗拒陌生人,但好奇心强、学习能力较强及眼神交流较好的孩子,针对他的情况,我设计了“点虫虫”、“一网不捞鱼”游戏,先让他与熟悉的人一起玩游戏,然后换掉游戏当中的人,每次加入1~2个不认识的人,过了一个半月,他竟然能够不在意陌生人的参与,能沉浸在游戏的快乐当中,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而增强了他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②游戏可增进自闭症儿童语言主动性

    语言交流障碍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儿童具备开口说话的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质,游戏对于言语能力差的孩子来说,有巨大的推动力。如果能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愉快的情绪,那么就可以增进语言交流的能力。如:明明是个缺乏主动性,运用语言能力较差的孩子,我设计了3个游戏,分别为“打电话”、“拍手歌”、“作客”,让他与2~~3个伙伴同时进行游戏,这样过了半个月之后,他能在自然交往中说:“请进来”、“我要喝咖啡”等话语。这说明了利用游戏式教学不仅能稳定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而且在促进语言发展方面也是卓有成效的。

    ③游戏教学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学会遵守规则

    自闭症儿童在认知方面的能力较差,他们对环境的理解能力也差,我们不仅要培养小朋友参与游戏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参与游戏,同时还要求他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首先要让他们理解游戏及其规则,这就需老师或家长的辅助,当他们能达到要求时,马上给予强化,如:濠仔是个多动且不听指令、不喜欢人多、易烦的孩子,因此周六的亲子游戏是无法参与的,但他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较好、对事物较好奇,所以,我们(指老师)与其母亲一起玩游戏,让他先看,感受游戏的快乐,两个星期后让他也参与游戏进来,每当他能遵守游戏规则时,就马上给予强化,这样,当他对游戏产生的兴趣变得持续稳定时,我们的辅助就可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强化也逐渐减弱,如此一来,遵守和执行游戏规则就成了他们非常自觉的一种行为了。

    ④游戏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学会观察。

    自闭症儿童不能与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不会去观察某人某物,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别人。我们挑选4位小朋友作了“木头人”的观察游戏,刚开始,4位小朋友听到“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哭,不许动”,没反应、不理解、更不会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他们有的玩手、有的跑来跑去、还有的大笑,老师与家长则是照常进行游戏,气氛非常的好,慢慢的,他们有的感受到热闹的气氛主动参与游戏,到了第4天,其中一位小朋友理解了游戏的规则,并能观察到小朋友在动,能用语言表达,另3位小朋友在第6、7天也学会了观察别人。

    ⑤游戏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感受游戏气氛及乐趣。

    游戏是小朋友最亲密的朋友,游戏的气氛直接影响孩子的能力。我们设计了许多亲子游戏,简单而又有热闹气氛的游戏,孩子们既能自由地去参与,不受活动所要求的条件限制,又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精神上的乐趣。如:有一班母子班每天都上一节游戏课,老师都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来设计游戏,就拿“12345”“跑楼梯”“冲刺”来说吧,它们主要是训练小朋友能听从指令及快速反应能力,又如“开火车”主要是训练小朋友之间的配合能力,这些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百做不厌,每次场地内都充满了孩子家长们的笑声、欢呼声,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游戏教学不仅能够促进自闭症儿童能力的全面提高,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集体气氛,培养正常情绪,使孩子的能力情感能够协调发展,所以爸爸妈妈多和孩子做游戏吧,我们的孩子需要轻松愉快又好处多多的玩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