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宝宝疾病 » 口腔 » 口吃宝宝的病因从何来
口吃宝宝的病因从何来
    看着别的宝宝都流利地背诵着唐诗宋词,而自己的宝宝却憋得小脸通红,半天才挤出一句:“床、床、床前明、月、月、月光”,爸爸妈妈都十分着急,甚至希望自己和宝宝能换张嘴,爸爸妈妈该如何面对口吃宝宝呢?

      口吃,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说的“结巴”,是一种语言障碍,多见于2~5岁的宝宝。当原本说话流畅的宝宝突然变得口吃起来,许多爸爸妈妈以为宝宝是在闹着玩,或是跟别的小朋友学的,或是比较爱紧张,并没有意识到口吃其实也是一种病,如果不及时带宝宝就医,就容易耽误病情。

      口吃对宝宝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患了口吃的宝宝,如果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往往容易产生羞愧心理,引起心理障碍,并陷入“越说越说不清楚,越说越结巴”的怪圈当中,影响正常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口吃的宝宝往往会受到讥讽和嘲笑,而使宝宝不愿说话、性格孤僻、具有攻击性,对宝宝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不利。

      面对已经患上了口吃的宝宝,爸爸妈妈要仔细分析,了解宝宝口吃的成因,对症下药。

      口吃行为与语言中枢神经有关,而神经系统又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结构,因而口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奇怪、最复杂”的疾病之一。

      通常,宝宝口吃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模仿



      语言学习阶段,是宝宝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强烈的好奇心导致宝宝经常模仿别人的行为,在语言方面也是这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或电影场面中,当出现有口吃情节时,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兴趣的驱使下,宝宝便会模仿和学习。

      护理关键:

      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宝宝与口吃患者接触,看电影电视时有口吃情节应尽量跳过。对于宝宝已经习惯性的模仿口吃,切勿急躁,更不应该责骂,而是要耐心地疏导。

      压力

      现在的父母对宝宝的期望通常都很大,幼儿园就要开始学外语、学音乐,如果宝宝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不如人意的话,有的家长或老师就会采用惩罚、打骂等手段,这些都会增加宝宝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口吃。

      护理关键:

      尽量避免给宝宝太大的压力,尽量让宝宝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宝宝说话、做事时不要大声催促、呵斥,不要和别人家的宝宝攀比,不要过于严格地要求宝宝,要时常鼓励宝宝。

      紧张

      有些宝宝天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愿与人交往,与人交流时会手足无措,紧张导致语无伦次,便会出现口吃。

      护理关键:

      宝宝的性格一般不容易改变,也不必过于强求。一般这种原因导致的口吃都不严重,比较容易矫正。只要平时尽量带宝宝出去见见大场面,多给予宝宝适当的表扬和赞美,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就能使宝宝很快治愈。

      生理原因

      幼儿时期的宝宝,在语言表达时口腔肌肉运动的能力还未达到可随心所欲、应用自如的程度;语言表达能力虽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但却是人生中语言发育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宝宝用于语言表达的词汇逐渐丰富起来,面对周围五彩斑斓的世界、新奇的环境、有趣的事件,他们试图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来准确地去描述,遗憾的是:这时他们大脑所想的、心里想说的话和实际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往往不能同步,故而容易出现口吃。

      另外,口吃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有口吃的问题,那么宝宝也有可能出现口吃。

      护理关键:

      给宝宝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正常与宝宝对话,教宝宝唱一些儿歌,增强宝宝说话的连贯性。口吃的最佳治疗时期通常在6岁之前,因此,矫正宝宝口吃越早越好。

      受到惊吓

      宝宝顽皮时,有的父母就对他们厉声地呵斥。宝宝的语言发展有快有慢,有的未满周岁就能说出简单的语言,也有的两岁后还不能找到适当表达方式。有些爸爸妈妈过于心急和敏感,当宝宝学话时,作过多的矫正,或进行斥责、嘲笑。尤其是在宝宝说错了某些话时,父母突然地大声呵斥“怎么又这样说了,不是告诉过你这样不对吗?”突然受到惊吓,也容易使宝宝突然口吃。另外,宝宝时常处在受惊吓的环境里,如父母间的吵闹,也有可能导致口吃。

      护理关键:

      适当地宽容,不要太过于纠正宝宝的错误行为,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在幼儿园通过和小朋友的接触、或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小错误很快就能通过模仿而自己纠正过来。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尽量不要制造紧张气氛,从而使宝宝在一种平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