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生活百科 » 养生美颜 » 孔子养生考
孔子养生考
上一篇:刘德华的减肥餐单      下一篇:上班族养生功四式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年轻时做过管库的委吏和看管牛羊的乘田,后来当上鲁国的司空(管营造)和司寇(管司法),因与国君政见不合,遂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他的一生主要是从事于著述和讲学,相传有弟子3 000多人,有名姓可考的贤者72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世界历史名人之一。他创建的儒文化,两千多年来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在养生学方面也有颇多论述,主要表现在饮食起居、体育锻炼和精神修养诸方面。这里不妨先谈谈他的饮食生活及观点。古往今来,人们通常津津乐道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八个字;然而,对其真正含义的理解与解释却不尽相同。
    其实,孔子本人的饮食生活原则,是淡素简朴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正是其生动的写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饮食粗茶淡饭,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这里面了。孔子的饮食生活,除礼仪和礼节的特别需要处,并不过分讲究。他认为,饮食是为了养生,包括饮食在内的一切养生手段,只要满足生理需要就可以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重要的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在这方面,孔子的好恶是非常分明的。他鄙视过分讲究饮食、穿着的人。
    孔子在饮食生活中安于淡素和简朴,但并非拒绝精美食品,并非不注重多方面的合理的饮食要求,他高于常人之处是较好地处理了饮食需求与其它需求之间的关系。“君子谋道不谋食”等警句看似清高,却包含了透彻通俗的人生哲理。孔子认为,衣食住行乃人生所需,正常地去谋求是人之常情,但要有所节制,“有余则侈,不足则俭,元禁则淫,无度则逸,从(同纵)欲则败……使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积有数,本器有限,所以防乱之原也。”就个人及社会来说,若把清苦和奢侈两者的危害相比较,他宁要前者也不要后者。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社会思想家和历史文化学者,对其所处时代及时代的饮食文化,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历史性总结,形成了系统、全面的饮食思想。
    譬如孔子很讲究饮食卫生。《论语》记载孔子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他又说,“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粮食不嫌春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吃饭也不超过自己的饭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场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怕它不干净;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有时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无。祭祀用过的肉不能超过3天,超过3天,就不吃了。对于食物,有以上九种情况,他就不吃了,认为有害于健康。这说明孔子对饮食卫生方面是非常重视的。
    孔子又说,“食不语,寝不言”,“寝不尸,居不客”。就是说,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睡觉的姿式不能像死尸一样挺着,应该侧卧,平日家居时也不要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应该随便潇洒一些。这些要求都很符合良好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即使在今天,不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吗?对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倘若理解为在食品的选择、搭配、加工、制作等方面,力所能及地搞得精细一些,似乎较为客观合理。如果理解为饮食应当无限度、无止境地追求精美高档,甚至以此为奢华放纵的饮食行为的借口,不仅失之偏颇,对健康更是有害无益。
    孔子还很重视生活规律。他在回答鲁哀公如何才能长寿的求教时说:”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共杀之。”就是说,生活没有规律,饮食不加节制,不注意劳逸结合,这三者就像敌人一样共同来摧残你的健康,还谈什么长寿呢!孔子青少年时代放过羊,经历过穷困生活的磨炼,后又为宣传他的学说,到处奔波,周游列国,经历过不少挫折和磨难。但正由于他总结了前人生活的实践经验,探索健身之道,积极倡导和参加体育活动,注意饮食卫生,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适度,才经得起到处奔波和生活困窘的考验。
    孔子认为一个完全的人,不仅要有智谋,多才多艺,能清心寡欲,而且还要有能单独与猛虎搏斗的勇敢。他给学生教授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称作六艺。他认为,射、御、乐、舞蹈等能锻炼出学生的勇敢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也能陶冶人的性情,养成良好的道德。他的门徒学生子路、子能、公良等,都是文武双全、身材魁伟的勇士。
    孔子在生病吃药方面也是十分谨慎的,从不随便用药。《论语·乡党篇》记载:“季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意思是,当时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但是又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随便试用。”你看,孔子对于不了解的药品拒绝服用,不像今天一些人,无病总说自己有病,天天与药相伴,道听途说的一些药也胡乱服用,以致造成对健康的损害,甚至药物中毒丧命,实在令人惋惜。
    孔子的教育内容主要是文事,偏重德行。但他不主张埋头苦读书而不注意休息,也不赞成贪图安逸而不努力工作,而主张有逸有劳。即所谓“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论语》、《孟子》等书中有不少孔子在课余时间领着学生旅游的记载。他认为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应该热爱山水,动静自若,从而陶冶性情,得到快乐和长寿。
    在《论语》里有一段记录孔子领着学生去春游的故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意思是,在暮春的季节,人们都换了春装,这时他带着学生们,有成年的,有未成年的,一块儿去郊外野游。他们有的去沂水中游泳,有的在舞雩台上沐浴于和煦的春风中,到了傍晚,才唱着歌儿踏上了归途。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师生春游图”啊!另外孔子在养生上也十分重视精神方面的休养。他曾经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此话大意为:聪明人,有仁德的人,既喜欢幽静又喜欢山水,喜欢活动,这样生活丰富,乐观处世,是能够长寿的。这20个字,把山水、动静、乐观生活与健康长寿的关系表述得十分明确。这也许就是孔子对人们及其自身保健生活实践的科学总结。
    孔子也很喜欢唱歌,善于鉴赏音乐,在齐闻《韶》乐时,陶醉于优美的乐曲之中,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并说想不到音乐感人之深到了这种程度。孔子还喜欢爬山,“登泰山而小天下”,显然,他已陶醉其中。对此,后人曾高度评价说:孔子进行礼、乐、射、御四门功课的教学,就是为了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情性。
    孔子还告诫人们,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辨别礼乐节制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奢侈骄横为快乐,以游荡妄为为快乐,以大吃大喝为快乐,这是有害的快乐。孔子还提醒人们,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戒:年少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警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衰弱,要警戒贪得无厌!孔子还特别强调,人们到了晚年要注意保持晚节。譬如他曾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孔子的养生观,既注重养身,更注重养心。他提出“仁者寿”的观点,是养德养神,修身砺性的心理保健基础。在医疗、生活条件很差的春秋时代,又历经诸多的人生坎坷,然而他竟能活到73岁高龄,足见他是一个重视饮食、体育、卫生和懂得养生之道的伟人。
    上一篇:刘德华的减肥餐单      下一篇:上班族养生功四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