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生活百科 » 百科知识 » 德国:每个孩子都是朵独特的小花
德国:每个孩子都是朵独特的小花
      托马斯和丝黛芬妮生了小Baby,给我们寄来了诞生卡。

      这是德国人的习惯和规矩。谁家生了孩子,要尽快通知亲友,而且要配有照片,写上:孩子的姓名、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分诞生(有的还写上何秒)、身长、体重,等等。

      托马斯和丝黛芬妮寄的诞生卡,除这些外,还有特别的。封面右上角有一个小小的照片,旁边还有一行说明:“这看起来像是两个小三角形。”果真是两个小三角洞洞。待打开诞生卡,才知道,那不过是个大照片的局部,那三角形竟是一个小婴儿的朝天鼻孔。而且,卡上延续的说明是:“可我们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小鼻孔。”洋溢着骄傲,不掩饰的夸赞。这是一对父母对自己作品的珍爱展示。

      托马斯和丝黛芬妮寄来的诞生卡使我不觉一震。而且这个震撼一直持续在我的心头,余音袅袅。知道我想起了什么?

      小时候,邻家里来客人,见了邻居的孩子,大人就夸:“这两个小丫头,听说学习好着呢!瞧瞧,老大多俊,老二多秀气!”那口气听起来一点也不肉麻。

      邻家母亲马上笑了,看得出得意,但却还是谦虚起来:“你那姑娘我是见过的,长得才一表人才。我们家孩子可不如你们的。我们老大有奔儿头,老二呢,小眼睛。”

      后来,邻居家的大女孩在长成人之后对我说,她当时想的是如果地上有缝儿她会立即钻进去。

      虽说中国人都念叨“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但和外人在一起时,还是要检讨自己孩子的不足。“我们家小胖儿不如你家黑子聪明,”“我们那小子也不像你们闺女秀气。”其实心里想说“我们家的孩子最好”,可嘴里硬是要贬低贬低自己,找找毛病,谦虚谦虚。

      在我这个一半东方一半西方的家庭里,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明显。我这个在古老传统和文化大革命后期教育下长大的中国人,显然与我那位在西方观念里成长的德国丈夫不同。当我们5岁半的孩子leo在他第一次游泳课上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勇敢地跳到水里时,我在心里觉得是个大问题,跟我丈夫说了,他却觉得有趣,因为这孩子有那么多他的遗传基因。“知道吗?我小时候就这样,有些害羞。因为这个原因,我开始没有像别人那样很快就学会了游泳,但这不表明leo不聪明、不勇敢。”丈夫这样说。的确,当别的孩子还在用手扶着浮漂游泳时,leo已经空手游了。如果你开明地看这类问题,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

      记得leo两岁时,我带他参加一个幼儿游戏圈。那是一个孩子和妈妈们聚会的地方,常有些同样大的孩子,他们有的会说话,有的不会;有的抓过泥就吃,有的不是。我常听见德国母亲们在讨论自己孩子成长的话题时说:他是他,他的身体能达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什么程度,没必要强迫他。当一些小朋友妈妈看见我们家的Leo已经用油彩在亚麻布上画画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嘿,梯姆,看看Leo画得好不好?”“美兰妮,leo的画儿有意思吗?”而不是:你瞧人家画得多棒,可你呢,什么都画不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姑娘玛雅的妈妈在看了挂在我们家墙上leo画的鲨鱼时,趁她女儿不注意,小声对我说:玛雅从幼儿园带回来她画的画,我看了简直是乱七八糟,什么也看不出来。但是,她努力了,可能她还需要时间。然后,她很自豪地说:但玛雅在运动方面是很突出的。听那语气,我十分感动。里昂的妈妈莫尼克说,她儿子在学游泳时没有在潜水那一课过关,所以没有像其他同游泳班的小朋友一样拿到合格证,"里昂很悲伤(莫尼克的口气也带着悲伤),我们跟他说,那就再学一轮,有什么呢?现在你就是新一轮里最棒的了!开始里昂很不愿意从头再来,但是现在,他真的已经发现他比别人走得远,所以他已经有信心了。"妈妈们是那般地带着宽容态度来爱孩子,这也是一种传统吧。

      德国有一本杂志叫《玩与学》,常请心理学或者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专家,和父母们讨论孩子的问题。其中最近一期里有个中心议题是:应该这样帮助您的孩子!其中,心理学家告诫父母们重要的一条是:永远不与别的孩子作比较,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发育得不一样,并且需要个别的时间去学习。只有让他注意到自己强的地方和自己有进步的地方,才可以提高他的自信心。

      我知道,中国的儿童心理学家们也一定会给父母们同样的告诫。但是,当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时,犯急的父母准会指着自己孩子的脑门连说几个“笨”字。但这只能于事无补。不妨学学德国的父母们,当自己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时,你能找到他(她)比别人强的地方,来转移孩子的心理视线。而且,重要的是,你要珍爱你的孩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