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宝宝教育 » 学龄前 » 在幼儿园读书=毁了孩子?
在幼儿园读书=毁了孩子?
    在最近20年,美国的幼儿园里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本来,幼儿园只是个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没有任何书本的因素。但不知不觉中,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大趋势,这种“死读书、读到死”的应试化教育与欧美从19世纪以来遵循的以游戏为主的有效的学前教育主流大相径庭。这场发生在美国幼儿园的无声战争,到底说明了什么?

      最近,一位美国母亲在网上发飙:“我上幼儿园的女儿每天拿回来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家庭作业!她还不会读,怎么写?怎么可能回答卷子上那些问题?她的作业自然成了当妈的作业。我每天5点下班才回家,孩子也是差不多那时候回来。我先要忙着做饭,等晚饭吃完,就要给孩子的学校忙1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这实在太不合理了!”网友们纷纷回应:“老师总说是15分钟的作业。可是,孩子本来精神就难以集中,作业又那么难,怎么也要1个小时。”

      如今,幼儿园不仅教读书、写字、算术,甚至还有颇为系统的课程要求,老师要照本宣科地跟着教学大纲走,孩子们则每天带回家一堆家庭作业,要按时完成,家长检查、签字等等。总之,如今的幼儿园,越来越像是小学的低年级。

      幼儿园小学化的大趋势

      这种幼儿园小学化,和高中大学化一样,是美国教育的一大趋势。以高中而论,学生毕业时往往已经通过了许多“高级课程考试”。这种高级课程,是大学入门课的水平,通过了这个考试就可以在大部分大学免掉相关课程的学分。

      应该说,高中大学化,对一部分聪明的学生而言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幼儿园小学化则产生了大量的副作用。2009年美国的“儿童联盟”发表一份报告,题目是《幼儿园的危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需要玩耍》,警告幼儿园小学化正在全面摧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发展,必须紧急刹车。

      报告提出的事实是清清楚楚的:全日制幼儿园的孩子每天花在阅读、算数、准备考试和应试上的时间,高达两三个小时,而自由活动的时间则仅有30分钟。学业的压力,使孩子变得越来越愤怒、越来越有侵犯性,行为问题日益加重。那些从幼儿园就开始读书的孩子,学业确实起步早,比其他孩子领先。但是,这种领先到四年级时就消失了。在那些“问题孩子”中,早读书反而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欧美幼教的主流理论

      这种“死读书、读到死”(drill and kill)的恶果也是国际性的。德国在1970年代进行了教育改革,把幼儿园从以玩为主转化成以学为主。后来有学者对50名在以玩为核心的幼儿园长大的孩子和另外50名在以学为核心的幼儿园长大的孩子进行了对比,发现前者在阅读、数学等方面明显比后者要好,而在感情发育、社会能力上更健康,在创造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勤奋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面对这样具体的证据,德国的幼儿园又改回到以玩为中心去了。芬兰的幼儿园一直坚持让孩子玩,而芬兰的孩子7岁才上小学,比美国的孩子晚一年。但是,芬兰15岁的孩子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的“国际学生估测”中,一直排名第一。为什么在幼儿园读书会毁了孩子?理解这一问题,这就必须回顾一下幼儿园的历史。

      幼儿园是德意志教育家福禄培尔于1840年前后创立。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教育革命。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孩子7岁前一般不上学,上学则无非是满堂灌的大课和背诵经典,和中国式的死记硬背非常接近。后来卢梭写了《爱弥儿》,主张孩子要抛开课堂,到大自然中让自己的手脚和眼睛当第一位老师,从直接的经验中学习。接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把卢梭式的哲学贯穿到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实体教学法。他提出孩子在接触一个概念前,必须先接触这个概念指涉的实物,通过直接和实物的接触获得知识。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就必须从实物开始。这样,他把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抽象化为积木式的几何形体,孩子可以像科学家们用原子来解释万物一样,用积木等等基本元素构成自己的世界。

      这套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园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主流。现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不断证明,孩子在这种由成人引导和组织的游戏中能够最有效地学习。他们能够自己发明场景和故事,解决问题,磨炼社会技能。那些在这种复杂的游戏中长大的孩子,比起不太玩游戏的孩子来,有更好的社会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高的语言能力。他们性情更温和,更有自制力。

      全球竞争下美国偏离轨道

      在最近20年左右的时间里,美国的教育实践却渐渐偏离了这种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竞争。冷战前的全球竞争是国家竞争,个人之间很难跨国较量。冷战后美国成为独霸,但因为全球化的国际人才流动,美国人再不可能躲在国界后面自己过日子了。而移民特别是亚裔子弟的优异学术表现,使美国的家长坐立不安,生怕自己的孩子日后被别人挤掉。

      举例而言,2005年波士顿34所公立高中的第一名,有20名是移民或者移民的孩子。有的13岁来美国时一句英语不会,有一人还在等待遣返。最近还有一些研究,调查亚裔和拉美裔移民,发现第一代移民学术表现最好,第二代则稍弱,但到了第三代就明显下降,和美国主流社会的学生差不多了。也就是说,越是美国化,学术表现就越差。

      再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McKinsey等权威机构的调查评估,在2006年30个主要工业化国家15岁的学生中,美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排第25,科学排第24。在40年前,美国在高中毕业率上还领先于世界,如今在28个工业国家中排第18。在1995年,美国的大学生比例还是世界并列第一,10年后跌到第14。这样里里外外不如人,日后怎么生存?于是许多美国家长越来越迫切地要求让孩子早点起步。

      基于这样的压力,联邦政府也大力投身于教育。1997年,当时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发表了重要讲话,早期儿童教育成了美国的国策。在布什任上,国会又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加强联邦政府对学校的监督,通过标准化考试的办法确立基本的教育水准。



      结果,标准化开始越来越热。有些孩子吓得不肯来上学,家长只好将之转到私立学校。许多学校也纷纷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为标准化考试做准备。比如,有些学校采取了家庭作业递进制,每升一级,家庭作业多10分钟。当然,商业教育公司也大肆兜售《婴儿爱因斯坦》、《婴儿莫扎特》之类的产品。

      这场幼儿园的家庭作业大战,体现了美国教育应试化的趋势。但是,这一趋势,终于和20世纪初由杜威开创的以孩子为中心的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发生了碰撞。奥巴马是进步主义的传人。也许,他的政策会帮助美国把布什时代的应试化的倾向扭转过来。 [进入论坛 参与讨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