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宝宝教育 » 小学教育 » 让读写结合充满语境意识
让读写结合充满语境意识
    让读写结合充满语境意识[/b][/b]

    ——评于永正老师的《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孔凡成

    [/b]

    读写结合是促进语文能力形成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由于缺乏对在读写结合中要加强语境意识问题的相关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将两者机械结合的形式主义倾向,导致习作者在写作中缺乏对象意识和处境意识,使习作没有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真实需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积极性。为此,在读写结合中应该确立语境意识,使读写结合变成学生的学习需要。

    语境是伴随着交际活动的展开而出现的言语交际环境,包括交际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景、交际关系、交际场合、前言后语(包括前后文)以及交际主体的认知背景等因素。语境对于交际活动的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制约功能和解释作用,决定了人们在特定的背景下只能这样说、这样写,而不能那样说、那样写;也决定了人们对一句话、一篇文章的只能作这样的理解,而不能作那样的理解。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语境的影响,而是可以自觉地利用语境,以此来提高自己口头的和书面的表达技能,这就是语境意识。读写结合中的语境意识,就是在读写结合中自觉地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读写结合训练,使学生意识到读写结合是一种真实的学习需要和真实的生活需要,而不是机械的、附加的任务;使学生在语境中确立一种需要意识、对象意识、处境意识和角色意识等。也就是说,师生要创设一种虚拟语境,使学生在特定的处境中感觉到通过具体的读来学写的必要性,意识到在具体的处境中必须写,明确写给谁看,并根据写的对象确定自己的角色,确定如何表达。

    于永正老师的《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就是在读写结合中充满语境意识的典范。为便于学习,现将教学实录抄录如下,并略加评点,以见其基本做法:

    师:同学们,八年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停战后,又和朝鲜人民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现在志愿军要回国了,双方难免依依不舍。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回国时,在火车站向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板书:话别)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什么呢?现在我想把你们分成三组,第一组的同学以大娘的身份,第二组的同学以小金花的身份,第三组的同学以大嫂的身份分别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好不好?

    (学生既惊诧,又兴奋。)

    [评:学生之所以既惊诧,又兴奋,原因就在于教师设置的读写结合方式充满语境意识,使读写结合符合日常生活情理,成为一种必写的需要。试想,既是话别,那自然是双方都要说,而不仅仅是志愿军一方的独白,而作者从艺术需要出发,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文中没有写。这种艺术空白就留下了可供创造的想象空间,使人感觉到在这种话别场合,大娘、小金花、大嫂必然会说她们要说、想说的话,这就使得“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什么呢?”这样的假定就有了合理的语境依据。在这里,教者所创设的虚拟语境既规定了学生在虚拟语境中的假定角色——或为大娘,或为小金花,或为大嫂,也规定了他们的交际对象——话别中的志愿军战士;既规定了交际的场合——话别时的火车站,也规定了交际时的社会背景——八年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停战后,又和朝鲜人民齐心协力,重建家园;既规定了交际的目的——欢送志愿军战士回国,表达感谢情意,也规定了交际关系——血浓于水的战斗情谊。]

    师:现在,咱们看看志愿军是怎样对大娘说的,也就是说,第一段是怎样写的,读读第一段,看看分几层。

    (学生读,思,议。)

    师:志愿军向大娘话别时,分三层意思说的,首先是劝大娘别送,再回忆了两件往事,最后赞扬了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这三层意思一目了然,同学们都看出来了。三层意思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层——回忆事例。咱们也可以分三层来写。

    [评:读写结合的实质是根据特定需要学习课文的结构特点、表现手法,通过模仿学会迁移运用。在读写结合中,需要对模仿的对象进行分析,看看我们要学习什么和怎么学。本次读写结合主要是学习话别时根据对方的话题来进行应答的结构方式,即接过对方的话茬,按照对方话语的结构思路来对话。因此,其核心就是要模仿志愿军话别时的说话结构方式。于老师不在第一课时分析志愿军的话语结构层次,而在此时指导学生分析结构层次,这就为学生在学习模拟过程中理清了思路,使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使层次分析成为指导读写结合训练的需要。此处,于老师的做法还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对阅读教学是否要进行分段、分层问题下结论不可一刀切、一窝蜂。有一阵子红领巾教学法盛行,逢文必分段、分层;一阵子又意识到这种做法不大切合汉语教学实际就惟恐避之而不及,将分段分层教学打入冷宫。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适时地分段分层,在我看来仍然是必要的。]

    师:不过,因为朝鲜人民是送行的,又是接着志愿军的话说的,所以一三两层的意思不能和志愿军说的一样。第一层应怎么写?应说什么?咱们读一读志愿军对大娘说的最后一句话。想一想就会明白。

    (学生读第一段最后一句,思考。)

    生:要顺着志愿军的话往下说。

    师:是的。问题是怎样顺着往下说。在这儿动脑筋。

    师:大家别着急,让他想一想,给他一次机会。

    生:志愿军同志,我们更不会忘记你们!

    师:说得多好呀!——还可以怎么说?

    生:孩子们,你们要回国了,我更忘不了你们哪!

    师:因为你是以大娘的身份说的,可以这样称呼。同学们,小金花大嫂开始都要顺着志愿军的话说。

    [评:语境意识的体现,其一就是要根据上下文、根据交际对象的特点要求和自己的身份来决定该怎么说、怎么写。在这里,于老师强调要顺着志愿军的话往下说,并指导学生以大娘的身份做到如何说,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上文的提示组织语言。]

    师:接着回忆一件往事——因为时间关系,只写一件——这件事可以写你知道的,可以根据志愿军的话推测、想象一件事。第三层。我想大家会明白。一想朝鲜人民是来送行的,就会知道该说什么。现在开始写,看谁写得有感情,让人听了感动。别忘了你现在的身份。

    [评:再次明确模拟结构,并强调说:“别忘了你现在的身份”,强调要根据虚拟语境中 的自我角色来表达,可见教师的语境意识之浓。]

    师:开头的话要顺着志愿军的话说。现在我请几个同学读读开头的一句话。

    生:“志愿军同志,千万别这么说,我为你们做的事太少了,你们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为了打败美国侵略者,你们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记得……”

    师:就读到在儿。这位同学是以大娘的身份写的。写得很好,符合要求。——下边请以小金花身份写的人物读读开头的话 。

    生:志愿军叔叔,我不是不刚强,我实在不想让你们走啊!……

    师:这句话接动得多顺啊!还有不重样的吗?

    生:我应当唱支“《掏米谣》”为你们送行,可是,我怎么能唱出来 !我多么想把你们留住!……

    师:写得好,读得也有感情。——请第三组的同学读读开头。

    生:(读)“志愿军同志,有多少志愿军战士为我们献出了生命!我为你们受点伤还不应该吗?……”

    师:说得真好!下边就可以回忆一件事了,也可以用“记得”开头。

    [评:接着对方的话说是这次读写结合的难点之一,也是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能否确立语境意识的关键。教师考虑到突破这一难点较困难,因此除了亲自引导学生外,此处又以学生的习作作示范,为其他同学提供范例。]

    生:于老师,回忆什么事?怎么写?

    师:想想看,你知道哪些志愿军英雄的事迹?

    生:黄继光堵枪眼,罗盛教救小孩。

    生:邱少云……邱少云遵守纪律。

    师:这些都可以写,我前面说过,有些地方还可以想象。我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全班学生认真写,老师巡视辅导。)

    [评:教师的预设中,可能写回忆的这一层比较好写,所以教师未作过多的指导,没想到学生提出没材料写的问题。但教师并没有因此而责备同学,而是努力开启学生的认知背景,打开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从记忆的仓库中提取出所需的材料——这实际是认知语境教学法的灵活运用。]

    师:大家暂停一下。10分钟就有人写好了,而且写得不错,现在请几位同学到前边来读一读。先请一位当大娘的同学读。

    生:(读)“志愿军同志们,我们朝鲜人民更不会忘记你们!是你们帮助我们赶走了美国侵略者,重建家园。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带领全村妇女给那么送打糕的时候,(师插话:“这句前面应加上‘当年’二字。”)敌人正猛烈地向你们进攻。(师插话:“ ‘猛烈’应改为‘疯狂’。”)虽然那么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但是仍然顽强地和敌人搏斗,把敌人打了下去。许多战士饿昏了过去。我真后悔来晚了!(师插话:“多么会想象呀!”)八年来,多少志愿军战士为我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志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啊!祝你们一路平安!”

    师:大娘还会嘱咐什么?

    生:回国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好!

    生:欢迎你们再来!

    师:说得多么感到人!——再找位“小金花”读一下。

    生:(读)“志愿军叔叔,我不是不刚强,我是舍不得你们走啊!我妈妈牺牲以后,是你们为我报了仇。王叔叔就像爸爸一样关心我。我更忘不了罗盛教叔叔,他为了救我们小伙伴崔莹,献出年轻的生命。叔叔,我长大了一定到中国去看望你们,一定为你们唱《捣米谣》。叔叔们,再见!”

    师:“这位同学写得多好啊,感情多真挚啊!——再请一位“大嫂”来读一读。

    生:(读)志愿军同志们,我为了志愿军亲人受了伤算什么?这比起你们来,真是差远了。八年开,为了帮助我们打击侵略者,重建家园,你们付出的更多。(师插话:“这句应改为‘你们付出的代价更大’。”)就连毛主席的儿子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师插话:“接着要加上一句:‘长眠在我们朝鲜。’”)没有志愿军,哪有我们今天?你们要走了,说什么也得送送。”

    师:写得很感人。不过最后还应加上一句话,你别忘了,你是来送行的。

    生:祝你们一路顺风!

    [评:此处是当场让学生范读自己的习作,教者当场做评改——语境评价法的具体体现,充分展示了教者运用充满语境意识的读写结合方式带来的教学成果。特别是“先请一位当大娘的同学读”、“再找位小金花读一下”、“再请一位大嫂来读一读”等称呼法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对象意识,让学生在虚拟话别场景中根据自己的身份读出韵味、写出情调。从中可见,读写结合充满语境意识容易使学生乐写、善写,而且写得让人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满着真情实感。]

    师:加得太好了!大家听了以上三位同学写的一定很受启发。没写完的继续写,已写好的,要好好修改,上面三位同学写的可以参考。

    (全班同学接着写;已写好的着手修改。)

    [评:面向全体是读写结合的基本要求,让读写结合充满语境意识目的之一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写作中都充满语境意识,学会用语境理论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于老师有指导,有示范,效果自是不同凡响。]

    师:同学们,全班同学都写成了。现在,我想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前边来,分别读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话。这三名同学要有一定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当志愿军,读向大娘、小金花告别的话。

    (全班同学兴致很高,推选了三名同学到讲台前。全班同学先读对大娘说的话,“大娘”再读刚写的对志愿军说的话;全班同学再读对小金花说的话,“小金花”再读对志愿军说的话;接着全班同学读第三段对大嫂说的话,“大嫂”再读对志愿军说的话;最后全班齐读第四段。成了一次具有真实感的话别。)

    [评:读写结合中,由读到写是我们的常见做法,但是由写到读却非常少见。此处的做法既将读和写相互验证,促进学生思考;又使“再见了,亲人”变成真正的道别,从而使教学再一次掀起了高潮。]

    [总评:本案例在语境教学观的运用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交际过程,根据相关的交际规律和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注意根据教学语境的演进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本课时中,除了教学目标的确立令人耳目一新外,教师在交际过程中对师生关系的定位也颇值得关注。在这里,教师的宽容、耐心和对学生的中肯赞扬,使我们看到在民主的交际关系中,教师成为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完全可能的。其二,善于根据写作中的语境因素来指导写作教学,写作语境包括写作意图、写作对象、写作主体的角色、交际关系、写作处境、仿写对象的特点以及写作文体等因素,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其三,学生写作语境意识的确立,在指导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写作语境意识的明确,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虚拟语境等办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意图、对象意识、角色意识和写作的需要意识。]

    综上所述,在读写结合中确立语境意识,首先要求教师要能运用语境理论指导自己的教,亦即善于运用语境教学法如情景语境教学法、上下文教学法、认知语境教学法、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等来指导自己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本案例中,教师将课堂教学看作一次师生间的围绕达成读写结合这一学习目标的交际活动,根据交际对象——学生的需求,明确课堂交际目的,设立虚拟语境,使学生明确了写作中的交际目标、交际对象以及交际处境等,使写作成为学生的需要;并灵活运用情景语境教学法、上下文教学法、认知语境教学法、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使学生有话要说,有内容要写。

    其次,教师要能运用语境理论指导学生的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语境写作法,即学生在写作中要有上下文意识、对象意识、角色意识、目的意识、处境意识等。

    最后,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境评价法,根据写作要求和学生的写作语境作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

    要之,在读写结合中确立语境意识可以使读写结合成为一种学习的需要,可以促进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去读、去写,并在融洽的师生关系里形成乐学、乐教的氛围。

    注释:[/b]

    [1]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236-240页。

    本文发表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