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宝宝教育 » 家庭教育 » 让你的孩子自己去实践
让你的孩子自己去实践
    “和氏璧”是个很多人都听说过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卞和的人在山中采到一块被矿石包着的宝石,他便拿它献给楚厉王。但昏君不识宝玉,他让玉匠看,玉匠说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以欺君之罪砍断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卞和又将宝玉献给继位的楚武王,他又受到同样的酷刑,被砍去右脚。直到公元前689年,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无脚走不了路,急得抱着宝玉在楚山之下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泪水干涸,双眼流血,这才感动了楚文王。文王派高明的玉匠剖开矿石,经鉴别确是晶莹富丽的宝玉,便雕刻成璧,赐名为“和氏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美玉是需要慧眼赏识,精雕细琢的。而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尚待发现的美玉。每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将他们视为珍宝美玉,所以就很容易将他们的一切行为美化,寄予他们美好的愿望,常常想象他们又具备了怎样的能力,如:孩子一唱歌就想到孩子具有音乐天赋,孩子一识字就认为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等等。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个体身上至少拥有7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语言智能、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这些智能很多是尚未开发或期待更深层次的挖掘,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知道遇到棘手的事情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解决,所以很多家长都在感慨“现在的家长真难当!”

      怎么让家长好当一些呢?办法有很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其中的一条。那么,有助于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他山之石是什么呢?是世界各国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别国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同时对比自己的家教行为,找一找差距,自查、自省、提高。

      国家庭注重孩子社会能力的培养

      在我们眼里,美国是一个开放、竞争性很强的国家,美国人一般比较大胆,美国孩子相对也比较勇敢。国际夏令营的辅导员发现美国孩子的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虫野兽;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不需要大人陪伴,也从来没出过什么险情。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富有二十多年教育经验的日本辅导员冈崎喜子为此访问了美国215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经过研究,她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家庭重视对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并注重培育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在各种环境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以下几种办法,是美国父母经常运用的:

      1、带孩子去旅游

      旅游可以开阔视野、亲近大自然,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很多在城市中看不到的东西,在旅游中可以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学习自我保护的能力。

      美国的家长经常会带孩子去旅游,但是,他们的旅游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旅游。我们中国的家长总是会带着孩子跟着旅行社到各个风景点去旅游,美国的家长们却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野游”,或是拿着地图到陌生的城市自助游。孩子们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就可以在山水间、城市中自由穿梭,乐此不疲。

      美国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自我保护训练,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以防出现意外情况,供孩子选择合理的方法自救。他们不希望孩子随意冒险,但鼓励孩子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

      2、自立训练从小开始

      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开始就独居一室。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惧。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子房间给孩子一个吻,说句:“孩子,我爱你!”就回到自己的卧室了。孩子就抱个布狗熊、娃娃之类的玩具安然入睡。

      3、鼓励孩

      子自己做事

      美国人也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大的孩子就自己抱着奶瓶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叉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撇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很少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4、教孩子使用工具

      美国家长教孩子从小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以及电器。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们应该学会用这些工具,有什么东西坏了,你就可以自己动手修理。”工具包括螺丝刀、钳子、刨子、锉刀等。父母教给孩子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

    中使用它们。

      美国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

      德国人历来注重学识,素以尊师重教而享誉世界。但是,现代的德国人却注重孩子自身主体性的培养,唤醒他们处于自然状态的灵魂。他们认为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可以充分地吸收学识,而且更有创新能力。

      下面这几种办法,是德国父母经常运用的:

      1、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德国的家长在孩子懂事时起就会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家长鼓励孩子维护和争取自我权利的同时,也让他们对自己由此应承担的责任有清醒的认识。从平时家庭生活中诸如到哪里去玩的小事,到孩子自己选择学校、前途的时候,家长都会考虑孩子的意见,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让孩子觉得“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需要依靠父母也可以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

      2、塑造孩子优秀的品格

      德国人的教育十分关注孩子的文明修养,他们认为孩子在行为举止上遵守规范,可以促进他们具备高雅的趣味,高尚的品德,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固的基石。

      德国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专门的礼仪讲座、礼仪讲习班的做法已经蔚然成风。

      德国家长更是从细微之处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个德国孩子在餐桌上都会受到严格的教育,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使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意识,同时这又是一种磨练。

      德国人在午餐后有吃一些冰淇淋、巧克力和水果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很具有诱惑力,但这时父母更不会通融,前提是必须先吃完饭。

      英国家长鼓励孩子接受锻炼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就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主人公菲利亚·福格一样,是个一板一眼、严格遵守规则的英国绅士。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英国的教育一定也是循规蹈矩的。其实现代的英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和坚忍的性格,他们深知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英国父母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准备。

      英国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娇宠对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放手让孩子尝试去做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整理房间等为自我服务的事情。

      英国的私家车的拥有量是很高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轿车,可以很方便地接送孩子上下学。但是,英国的家长们很少会开车接送孩子,他们都是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徒步或乘坐校车

      去学校。

      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残疾人和孕妇都会主动让座,但是,他们唯独不会给孩子让座,英国人认为孩子是需要锻炼的,应该鼓励孩子独立。

      纵观欧美国家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各国的家教方法不同,但是却有一点家教理念是相同的,就是家长多让孩子自己去实践。

      许多教育学者认为,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是对孩子的极度不信任,会使孩子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这就等于告诉孩子,我们不相信你的能力,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打击,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最近,台湾地区出现一个新名词“啃老族”,是指一些有能力去工作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工作,他们宁可待在家里或是学校里,由父母养着,不用担心生存的压力。这些啃老一族很多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衣食无忧,父母从小就非常娇宠,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谁知道爱孩子反而害了他,让他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终日蜷缩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不经风雨,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如今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草原举行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有中、日、韩三国90名青少年参加,在5天的时间里,每天徒步30公里,全部是野外宿营。我们中国孩子的体质和意志都不如日本和韩国的孩子,显得脆弱不堪。全国都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没有不一样的孩子,只有不一样的家长”,衷心希望每一位家长都来关注家庭教育,成功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