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宝宝教育 » 家庭教育 » 适度难为孩子不是错
适度难为孩子不是错
上一篇: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下一篇:宋庆龄父亲的育儿经
     在百依百顺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经受不了一点点的不愉快,在日后的人生旅途中往往会接连碰壁。

      意志力培养不能等

      自我激励的素质可谓与生俱来。呱呱坠地的婴儿,就能表现出对外界的好奇。如果你把手指放在婴儿掌心,他会马上抓住;扶他坐起来,他的双眼会睁得大大的;扶他站起来,他会本能地迈腿。孩子天生就有掌握环境的欲望。从翻身、坐起、站立、走路到说话,他不懈地追求一个又一个目标。

      专心致志

      小宝宝活泼好动、对什么事都好奇,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的。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宝宝专注的习惯---专注于干某一件事,对感兴趣的事花费的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当孩子一次次将倒下的积木搭成"高楼",当他一回回尝试用什么"工具"将掉在沙发下面的球找出来时,他的专注就得到了锻炼。

      父母可采取多种方法:

      对2岁以上的孩子,培养他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如在孩子看书时,让他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玩具时也不要一下子放一大堆。如果玩具成堆或书成堆,就容易使他一会儿玩这,一会儿看那,干着这个,想着那个,形成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

      借助"听"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如坚持每天给他讲故事,在讲之前提出要求:必须在听过若干遍之后,由他讲给爸爸妈妈听,鼓励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复述完整。

      和孩子说话时要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给孩子讲清楚,只说一遍。

      孩子越小越不容易集中精力,要循序渐进,从2分钟、3分钟,一点点延长时间,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精益求精

      做事认真、仔细,力求完美的好习惯是一点点养成的。即使宝宝尚小,父母也要对孩子有这个要求,事事求一个"精"字。训练方法有:

      从宝宝学说话做起,利用宝宝学习发音的机会,以正确的语音反复给宝宝示范,必要时借助口形,使宝宝发音准确、口齿清楚,不要得过且过。

      以绘画和色彩引起孩子的兴趣。比如画一个圈,要尽量画圆;给画填色,力求色彩搭配的和谐,每次涂的颜色可有所不同,让宝宝看看哪个配得最好。

      给孩子一盒拼插玩具,让他拼出一辆自己最喜欢的车,他可能会拆了拼、拼了拆,直到满意为止。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令成人意外的发现,父母的惊喜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肯定的同时,别忘了鼓励和启发孩子,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使"精益求精"深入孩子的内心,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

      善始善终

      认准了一件事就做到底,不半途而废,是不容易的,尤其对孩子来说。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品质,可从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入手。对刚刚学习爬的宝宝,可用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引起他的注意,当他对此发生兴趣时,把玩具放在他伸手还差一点才能够到的地方,吸引他去抓。几经努力失败后,宝宝可能会放弃,这时母亲可用手推他的脚:"使劲儿、使劲儿",在妈妈的鼓励下,宝宝会用力蹬几下腿,抓住玩具。妈妈可用欢呼和亲吻庆祝宝宝的成功。在孩子会爬以后,增加训练的难度,在孩子马上能够着目标物时,把它移到更远的地方,鼓励他继续去拿,直到拿到为止,以培养孩子的毅力。

      小宝宝每取得一点点进步,都会付出很多的努力,经历无数的失败,比如学走路、上楼梯、自己吃饭、穿衣服、独立写出1、2、3或听一个故事。这个时候,父母要细化出切合实际的宝宝分阶段锻炼目标,努力完成计划内指标。当然,这需要父母偶尔"狠心"一点,激励孩子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让孩子从亲历中体会有始有终的快乐。

      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能否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父母应为孩子创造恰当的机会,让孩子独自面对他费点力气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插手其间。


      排除"搭救"孩子的想法

      为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保证他们不受恐惧、失落、窘迫的困扰,这其实不是帮孩子,而是害了他们。父母与其事事为孩子代劳,不如通过具体的事件,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并让他在实践中验证这些方法是否可行。

      让孩子自己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纠纷,在此过程中,即便孩子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比如,不满3岁的妞妞荡秋千,荡了一会儿她想换个方向坐继续荡,正当她转身的时候,一个大点的女孩迅速坐上了秋千,女儿吓得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让她下来!""等姐姐玩一会儿你再玩。""不行,就让她下来。""你自己跟姐姐商量,看她能不能答应你。""妈妈跟她说。""妈妈不能说,你得自己想办法。""不!"女儿大哭起来。"你是等一会儿再玩,还是自己去跟姐姐说?""都不去。你就让她下来!""那咱们回家。"妞妞想了想,跑去和姐姐商量:"你能让我玩一会儿吗?""我还没玩完呢。""那你玩一会儿就让我玩行吗?""行。"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妞妞,想要什么,一定自己努力争取,爸爸妈妈会教她怎么做,但绝不出面替她做。

      在孩子碰钉子、受委屈、被人欺负时,父母挺身而出,表面看是替孩子解了围,或使孩子达到了目的,但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孩子的依赖和退缩,形成了遇事找爸爸妈妈的思维定式,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都没好处。父母不妨设置一些小的"沟沟坎坎",让孩子试着自己克服,并及时给予鼓励,哪怕是孩子一点点的进步。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还包括孩子管理自己的能力,这一点从2岁半左右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比如安排自己的活动:是玩玩具、听爸爸妈妈讲故事,还是到户外运动可由宝宝自己决定,但一定要有始有终,父母指导宝宝玩完玩具后自己收拾整齐,放回原来的地方;看过的书要由宝宝亲自放回书架,便于下次使用,给宝宝从哪拿来还放回哪去的概念;至于户外活动,要逐渐教会宝宝掌握时间,一般一两个小时,不能毫无节制。

      对3岁以上的宝宝,可给他更多的自主权,比如妈妈多拿出几件衣服、袜子和鞋,让宝宝自己挑选明天穿什么,父母可给他一些提示,像明天的天气、服装款式和色彩的搭配等,让宝宝在比较中抉择,渐渐地由宝宝自己完成这项工作,不用妈妈协助。还有就是由孩子挑选书和玩具带到幼儿园,让他想办法保护好自己的物品,不被损坏;最初可能做不到,父母可趁机提示给孩子一些小的策略,过一段时间,他就能保护好自己的书和玩具,也能爱惜别人的东西了。

      借助游戏的方式

      孩子的所有学习与探索活动,都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的。游戏也是启发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式。比如妈妈拿一块长方形的毛巾,让两岁多的孩子把布娃娃包起来,条件是娃娃的身体不能露在外边。你会发现,孩子可能最先把毛巾横着放,娃娃的脚露在外边;再竖着放,包不上娃娃的肚子;反复多次仍不能如愿。这时你千万得沉得住气,别越俎代庖,但告诉孩子,用这块毛巾肯定能把布娃娃包上,鼓励孩子想想,横着放毛巾时肚子上富裕了很多、竖着放时脚下也富裕了很多,有什么办法让多余的部分盖到娃娃的身上。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孩子把毛巾斜过来或把娃娃歪着放,娃娃被裹得严严实实。



      也可以用拼插玩具和宝宝玩交通游戏。在路上设置障碍,比如修路牌,让宝宝的小汽车绕道行驶,看他能不能到达目的地;或者在汽车行驶中假定车没油了,加油站就在眼前却没有路、过不去。让孩子想办法到达加油站。孩子可能会用其他拼块搭一座立交桥或做一个岔路口,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超乎寻常的,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给孩子机会和时间。
    上一篇: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下一篇:宋庆龄父亲的育儿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