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宝宝教育 » 家庭教育 » 在校乖宝宝在家小霸王
在校乖宝宝在家小霸王
      上了学的孩子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间,面对着不同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生活氛围,小小的孩童常常有截然相反的表现,比如在校是“乖宝宝”的好学生回到家却成了不听话的“小霸王”。为此家长很是困惑:难道孩子也有“两面派”的性格?为何在学校与在家里的表现大相径庭呢?

      学校“乖宝宝”在家不听话

      8岁的小南上小学二年级,妈妈反映他在校表现挺好,不仅关心同学尊敬老师,而且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可是小南在家里却动不动就和爸爸妈妈顶嘴,对父母的话根本不当回事,父母给他额外布置一点作业从来不做。

      10岁的小君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一直是一个非常文静的女孩子,走路轻手轻脚,说话懂礼貌有分寸。可是在家里,她却像一个疯丫头,说话咋咋呼呼,走路风风火火,对父母爱理不理,甚至对爷爷奶奶也是呼来喊去。问她为什么在家里和在学校两个样?小姑娘头一歪,不高兴地说:“我在学校委屈了一整天,回到家不放松一下,怎么受得了?”

      这种在学校里当“乖宝宝”、在家庭中成“小霸王”的孩子,还不在少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对孩子成长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我们采访了济南师范学校心理健康中心高级讲师、心理咨询师孔屏老师。

      “两面派”其实很正常

      孔老师说,孩子成为家、校“两面派”并不奇怪,因为人具有多面性,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情况,有意或者无意地表现出个性的一个或者几个面。一般来说,每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幼小,他们需要成人不断的肯定或否定来确定自己言行的对错。老师总是用表扬或批评来反复提醒孩子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孩子通过观察,就会避免做这些讨老师批评的事情,多做老师喜欢的事情,自然就成了“乖宝宝”。但是家庭的氛围比较宽松,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做对了是应该的,不表扬;同时父母也总是能容忍孩子的过失,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做父母的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容忍他,并且百般溺爱,长此以往,孩子自然就会家、校之间表现不一样了。

      给孩子一个发泄感情的出口

      社会心理学认为,为了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个体常常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孩子置身于学校这个公共的环境当中,总是不自觉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良好的一面,以博得他人的赞赏。同时在学校里有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绪。同时因为和同学在一起相处,容易对孩子形成一种隐性的竞争比较压力,这也使得孩子在学校比较“中规中矩”,给人以乖宝宝的印象。但是家里却是一个人最放松的地方,完全不需要掩饰什么,不只对孩子是这样,成人也同样如此。如果让孩子一直保持学校里认真的样子,用学校标准来要求他们,未免有些苛刻。所以,父母应该对孩子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让孩子在家里得到应有的放松,让孩子的率真性情得以流露。正如小君所说:“我在学校委屈了一整天,回到家不放松一下,怎么受得了?”对于这类“两面派”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不必大惊小怪。但是小君对爷爷奶奶的态度,明显地体现出了她对长辈的不尊敬,家长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她明白,一个人在家里可以放松自己,但是这种放松不意味着放肆,有些规矩必须遵守,比如尊重长辈。

      尊重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

      一般来说,孩子有一个固有的心理成长期。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六七岁的孩子对老师比较信服;而当孩子上了初中的时候,他们特别倾向于倾听同学的意见。随着孩子心理上对家长的依赖性逐渐减弱,也就难怪孩子会出现“两面派”的现象了。以小南为例,8岁的孩子正处于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阶段,就是孩子已经意识到不顺从权威会招致不好的结果,也认为服从权威才是对权威的帮助和爱护的回报。但是小南没有把父母的权威放在眼里,恐怕小南的父母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对孩子的约束是否太多了?另外,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就已经很足够了。剩余的时间要让孩子尽可能参与一些游戏活动,因为游戏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主导活动。

      做一个让孩子尊重的家长

      不少孩子出现家庭、学校两重天的现象,往往是因为家长本身的行为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不尊重孩子和过分溺爱孩子都会导致同一种结果:孩子对家长的不尊重。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如给孩子规定很多的任务或采用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等等,这就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孩子家、校两个样。同时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从小就树立了“小皇帝”的意识,在家里表现怎么会好呢?同时,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榜样是很有必要的。有一个孩子在学校很勤快,经常主动地帮老师和同学干活,但是在家里妈妈生病了让他帮着倒一杯水,孩子把头一扭就转身走了。家长把这件事情反映到学校,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对妈妈,孩子就说道:“妈妈对我奶奶不好,我也不对她好!”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孩子模仿性强,家长是孩子模仿的主要目标,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也要做到。通常来说,老少气氛比较和谐、亲子感情比较深的家庭,孩子的家、校表现比较一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