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宝宝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与孩子的个性发展
家庭教育与孩子的个性发展
    家庭中心人物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和养持什么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责难他人;在诚实中长大的孩子,勇于奋斗;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了罪恶感;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容忍;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在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谢;在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在接纳和友谊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人,也爱世界。

    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基本任务就是为孩子的良好个性健康发展奠定最初的基础,全面提高孩子的基本素质。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主导因素。对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也就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互动,如果父母不重视这一点的话,孩子可能连好多基本的生活能力都学不会。作为家庭中心人物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和养持什么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极其普通的案例:在省某机关单位工作的朱先生,他有一个聪明勤奋的儿子,今年小学毕业。多年来,他从没有呵斥过孩子,更没打过一下,也没有娇惯过,而是靠自身的影响,引导孩子吃苦勤奋。其孩子获得各种荣誉证书:有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证书;有英语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证书;有三好学生证书;有优秀班干部证书;还有钢琴九级证书……他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靠的就是家长的“亲子教育”。据来自公检司法部门的统计信息表明,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倾向: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管不问;经常打骂孩子,带给孩子一系列负面影响;父母职责履行不当,放弃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责任,孩子缺少家庭的保护;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的所作所为,往往违背了孩子的意愿和儿童的成长规律……

    按照政府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高级白领、蓝领、普通工人、下岗职工家庭、教师、个体户、农民等为顺序,调查了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取向,结果发现: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孩子的家长对孩子关心的内容大致相同,即:孝敬父母长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搞好智力开发、激发潜能、学好功课,积极参加锻炼、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引导适当消费、吃饱穿好,但不铺张。

    媒体刊发有关未成年人的问题报道,大部分是离家出走、沉迷网吧、偷盗抢劫、杀人强奸、厌学辍学、家庭暴力等,从中可以看出端倪,那就是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加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性格、行为和观念的影响。未成年人具有强烈的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他们是年幼的孩子最早模仿的主要对象,而且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越是重要、权威性越强,孩子模仿得越起劲。孩子长期受到父母打骂,就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性行为,学会粗暴、打斗、残酷,并在社会上按照父母的这种示范来攻击别人。

    在我国,家长对孩子施以暴力的恶果早被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但是多年来,依然屡禁不止。而且,随着父母对子女期望值的攀升,对子女管教的“重视”,以及孩子的反抗意识增强等原因,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一些法律文件也规定了儿童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等基本权利,但非到打孩子致死、致伤、致残即触犯刑律的情况,父母很难受到法律的制约。因此,当务之急,矫治孩子的不良行为,必须从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入手。

    现在的未成年人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导致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吃不了苦,经不起挫折,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诚实善良等传统美德。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责难他人;在诚实中长大的孩子,勇于奋斗;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了罪恶感;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容忍;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在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谢;在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在接纳和友谊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人,也爱世界。心理研究会专家认为:目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由于大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训斥多于鼓励,教训多于理解,压制强于疏导,导致未成年人易产生情绪和人格障碍。其次,父母离婚、分居、再婚现象的增多,也使未成年人心理极易产生波动,蒙上阴影。另外,两代人之间缺乏理解也是一个原因。在青少年时期,人的自我意识日益成熟,在观念与行动上都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家长若没有依此去深入了解,是很难理解这一代孩子的。你一摆出长辈姿态进行说教,他们就不爱听了,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往往事与愿违。

    心理学上讲,人类最大的爱的需求就是无条件的爱,就是一种我们常常形容的母亲对子女的爱的表现。人在小时候,透过爱抚、拥抱、摇动,孩子很容易体会到被爱。但在长大的过程中,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有自己的朋友与世界,有自己的喜好与语言。这时候嘘寒问暖,也能使他们知道父母爱他们。但是能让他们体会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就需要聆听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青少年尤其需要被聆听、被了解,若父母能了解他们,一定对他们有很多的帮助。

    每个人都需要成就一些事情,然后自信心、自尊心才会建立起来。孩子尤其需要被鼓励与诱导,自己独立地完成某些事情。这个成就的需求与独立自主的需求有很大的相关性。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一些事情,不要怕他们会失败而代替他们或给予太多的指导。“放心”是很大的要素。

    同处一样的环境中,为什么大多数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有的孩子却走上歧途?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生长的家庭环境不同,父母的个性与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不同个性特点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态度。根据父母的教养行为特点,现代家庭中普遍存在民主型、专制型、忽视型溺爱型四种类型教和养。

    民主型的父母,往往采用的是说理和诱导的形式进行教和养,多会给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坚持要求孩子努力去达到这些目标,并对孩子提供一定的帮助;能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民主型父母能表现出更多的关爱,这是一种理性的、严格、民主、耐心的爱和教育方式,在生活上会积极支持孩子的自主活动,束缚限制不多,能够促使孩子较好地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马上帮助他,而抓住机会启发他们动脑筋想办法,以此来调动孩子的思维积极性。当孩子做错事时或解决不了问题时,不是一味地批评孩子,而是在批评的同时,给予信任的目光和语言,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下次我会做得更好!这些孩子中父母主张少让他们“独食”“独玩”“独占”“独立性”的情况下,逐渐形成自立自强的处性品质,以使他们更容量适应未来的社会。在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是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乐观积极、勤奋好学,学习成绩较好。

    相反专制的家长,对孩子又过分严格,专制型父母对孩子要求严厉,通常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有时甚至不近情理。孩子出现稍许的抵触,父母就会采取体罚或其他惩罚对孩子进行管制,孩子没有自己的权利。这种教育方式实质是满足了成人的需要,忽视和抑制了孩子的想像力与独立性。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虽在学校中表现较好,但性格较内向,不敢大胆积极的展示自我,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大家知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最在意大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听到大人怎样说自己,就会对自己产生一些印象,认为自己是怎样的孩子,这些大人对熟识的行为和努力常常表示不满意,甚至于当着别人的孩子作比较,给孩子一种否定自己的暗示,使孩子产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这种专制冷漠型的家庭因素,使孩子唯诺诺缺乏独立性与主动性。

    那么溺爱型家庭因素在孩子性格形式中起怎样的作用?这类父母对孩子常常怀有过多的期望与爱,但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在生活上对孩子百般呵护,让孩子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不知道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再由熟练到自觉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就必须反复练习,而家长常以孩子年龄小忽略了这些,对孩子的事一味包办,这样就使得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依赖父母解决,没有独立性,长期如此孩子就散失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另一方面这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往往百依百顺,欺同伴、执拗、任性,唯我独尊的坏习惯。这一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父母表现出无尽的需求和很强的依赖性,自我控制尤其差,在任务前缺乏恒心和毅力,表现不成熟的特征。男孩子表现的更为突出。

    忽视型父母:这样的家庭比较少,一般是父母忙于生意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他们没有对孩子提出行为标准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提供食品衣物等物质条件,而对孩子的情感与心理要求缺乏关心。这是一种对孩子情感生活剥夺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或漠视,或者说是一种变相的放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少有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出现的问题会更多些。

    做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不同的影响,注意到孩子成长过种中所必须的关心和爱护,遵循教育规律:

    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父母只有理解了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理解了孩子个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过程,才能正确评价哪些是孩子个性的优势、哪些是劣势。才能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因材施教。理解孩子不仅仅指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一些外显的情感和个性表现,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发展之序,认识孩子的发展之势,理解孩子个性的成因与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理解还包括对不同年龄孩子个性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了解,自觉采取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个性化教育方法。

    尊重是人的心理需要之一。每一个个体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尊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自尊心越来越强。自尊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特征,为孩子朝着适合自己所爱、所向、所能、所长的方向发展创造条件,走适合孩子个性特点的独特之路。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尊重其个性、行为方式和兴趣爱好,不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不以自己的好恶规定孩子的发展方向,不强迫孩子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但尊重孩子并不是放弃家长的责任而放任自流,而是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精神,尊重孩子个性发展、成长的需要,尊重孩子的各项权利,承认孩子的人格尊严,把孩子当作发展中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孩子是独立成长、独立体验生命全过程的个体,孩子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塑造是父母不可代替的。父母能够努力的是帮助孩子与众不同。

    根据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加以调整,逐渐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利和自由空间,使孩子们逐步形成独立、勇敢、好学上进、积极主动、自尊自信、认真细致、合群、谦虚律已等良好态度和意志特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