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JE网 » 宝贝成长 » 宝宝教育 » 素质教育 » 学会同情学会爱
学会同情学会爱
     独生子女的现状,造成了绝大多数家庭把几乎所有的爱和关注给予了宝宝。沐浴在爱的海洋中,宝宝认为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父母亲人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具有同情心、爱心和责任心,就必须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予以规范,让他明白:尽管我小,但某些事也与我有关。
      鼓励孩子乐于助人
      同情是对他人产生怜悯之心,并能够理解他人感情的一种情感。乐于助人是孩子的天性,宝宝很小的时候就能表现出同情心。例如,当你的宝宝还是婴儿时,他看到或听到别的婴儿啼哭,自己也会哭。稍大一点,他会为小朋友的疼痛而感到痛苦,试图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帮助他人。3岁左右的宝宝能找到自己的方式,比如:菲菲看到林林哭,把自己的玩具塞到林林手里;林林毫无反应,菲菲小大人似地哄他:"我给你糖吃,你别哭了;要不我给你讲小熊维尼的故事好吗?"这个时候,父母应及时鼓励孩子的行为,就像菲菲妈那样:"你能主动帮助小朋友,还能想出不同方法,这特别好,妈妈高兴极了。"可能的话,妈妈和宝宝共同商量更多的方法,让林林尽快从伤心的情绪中走出来。
      随着宝宝月龄、年龄的变化,父母可为孩子设置一些情境,让孩子帮助比他更小的或需要帮助的宝宝。比如帮小宝宝穿鞋穿衣服、扶起摔倒的小伙伴,给他拍掉身上的土,吹吹摔红的手,说?quot;没事的,过一会就好了"。在同情和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宝宝和周围的人能逐渐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教孩子学会体贴
      2岁以后,孩子发现了"自我",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这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这时,父母应利用宝宝喜欢被表扬、被人夸的特点,鼓励孩子为他人着想,学会关爱体贴他人。比如,买来宝宝喜欢吃的蛋糕,在吃之前,启发宝宝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尝一口,然后再吃;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家门,爸爸可指导宝宝给妈妈端来一杯水,或拉过一把椅子给妈妈坐,顺便问一声:"妈妈,您累了吧,先喝点水、歇会儿。"次数多了,孩子就知道随时随地地关心体贴他人了。
      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体贴他人,首要的一点是父母处处关心他人,言传身教,让孩子由衷地感到"爱"别人是一种幸福;同时提高对孩子的期望,不纵容娇惯孩子,给孩子机会去经历他身边力所能及的事,从中感受到体贴他人的快乐。
      责任感是后天养成的
      对幼小的孩子提"责任"二字,未免有些沉重,就连很多家长都难以接受,但责任感恰恰是从孩子幼年培养起来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都是练就孩子责任心的"载?quot;,父母可先从与宝宝相关的事入手,像把自己的小鞋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洗小手绢、叠自己的衣服一类的简单工作。之后,父母可让宝宝分担一些家务。
      一般来说,3岁以上的宝宝有当"小帮手"的愿望,帮妈妈择菜、洗碗、抹桌子,每天吃饭前帮着拿筷子、摆碗,是他们很有兴趣做的事。到4、5岁,孩子可参与和自己有关的决定,比如报兴趣班。从孩子有自我意识起,就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中的小主人,在亲历亲为中,孩子头脑中会慢慢加深一个印象:家里的事都有我一份,而责任心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应有勇气让孩子承担不良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便孩子尽早明辨是非。比如,2岁多的男孩把沙子放进一个女孩的脖子里,女孩被吓哭了,男孩的妈妈就该立即制止儿子的行为,要求儿子向小朋友道歉,帮小朋友掸掉粘在身上的沙子。当然,2岁多的孩子还做不好,但必须要他做,目的是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小朋友,要以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类似的事情多了,孩子会明白:该我承担的责任不能推卸,而且,在做之前,他自然会先想想结局怎样。
相关内容